显示标签为“callback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callback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

C++ 类成员的CALLBACK

这几天在用CEGUI,学习了一下他的CALLBACK原理,写了一个小CASE
FOLLOWING IS IT:
1 // main.cpp :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.
2 //
3
4 #include "stdafx.h"
5 #include <string>
6 #include <iostream>
7 #include <map>
8
9 class MessageMap//功能类,调用对象
10 {
11 public:
12 MessageMap()
13 {
14
15 }
16 ~MessageMap()
17 {
18
19 }
20 int print(int para1,int para2)
21 {
22 std::cout<<"Para1="<<para1<<std::endl;
23 std::cout<<"para2="<<para2<<std::endl;
24 return 1;
25 }
26
27 int add(int para1,int para2)
28 {
29 std::cout<<"para1+para2="<<para1+para2<<std::endl;
30 return 1;
31 }
32 };
33
34 typedef int (MessageMap::*MemberFunction)(int ,int );//Callback函数原型
35
36 class FuncCode//函数的从属关系
37 {
38
39 public:
40 FuncCode(MessageMap* pObj,MemberFunction pFun)
41 {
42 obj=pObj;
43 fun=pFun;
44 }
45 public:
46
47 MessageMap* obj;
48 MemberFunction fun;
49 };
50
51 class SendMessage//调用类
52 {
53 public:
54 SendMessage()
55 {
56
57 }
58 ~SendMessage()
59 {
60 FunMapIterator itend=funmap.end();
61 for (FunMapIterator it=funmap.begin ();it!=itend;it++)
62 {
63 delete it->second;
64 }
65 funmap.clear ();
66 }
67 int addMessageFunction(std::string msg,int (MessageMap::*fun)(int,int),MessageMap* pobj)
68 {
69 funmap[msg]=new FuncCode(pobj,fun);
70 return 1;
71 }
72 int operator()(std::string msg,int para1,int para2)
73 {
74 return ((funmap[msg]->obj)->*(funmap[msg]->fun))(para1,para2);
75
76 }
77 protected:
78 typedef std::map<std::string,FuncCode*> FunMap;
79 typedef std::map<std::string,FuncCode*>::iterator FunMapIterator;
80 FunMap funmap;
81 };
82
83 int _tmain(int argc, _TCHAR* argv[])
84 {
85 MessageMap* pObj= new MessageMap();
86 SendMessage SendMsg;
87 {//初始化
88 SendMsg.addMessageFunction ("print",&MessageMap::print,pObj);
89 SendMsg.addMessageFunction ("add",&MessageMap::add,pObj);
90 }
91
92 {//调用
93 SendMsg("print",1,2);
94 SendMsg("add",1,2);
95 }
96
97 delete pObj;
98 return 0;
99 }
100
101 //说明
102 //1、这种调用可以用类模板扩展,其实这是一个CALLBACK简略版,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CEGUI源码,里面用的是类模板
103 //,这样的话将不再受类型(MESSAGEMAP)的限制。
104 //
105 //2、对于int addMessageFunction(std::string msg,int (MessageMap::*fun)(int,int),MessageMap* pobj)
106 //的参数问题,主要说明int (MessageMap::*fun)(int,int)。
107 //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参数,他的类型为int (MessageMap::*)(int,int),值为 fun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ASM的传参过程
108 //,其实这里可以用MemberFunction fun代替,当然用模板的话会有所不同,参考CEGUI.
109 //3.不要把typedef int (MessageMap::*MemberFunction)(int ,int ) 定义成
110 //typedef int (*MemberFunction)(int ,int ),这是代码的关键所在,一般的C++BOOK都会提及他们的不同之处。
111
112
113
114

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

Visual C++中回调函数使用的变身大法

  对于回调函数的编写始终是写特殊处理功能程序时用到的技巧之一。先介绍一下回调的使用基本方法与原理。

  1、在这里设:回调函数为A()(这是最简单的情况,不带参数,但我们应用的实际情况常常很会复杂),使用回调函数的操作函数为B(), 但B函数是需要参数的,这个参数就是指向函数A的地址变量,这个变量一般就是函数指针。使用方法为:

int A(char *p); // 回调函数
typedef int(*CallBack)(char *p) ; // 声明CallBack 类型的函数指针
CallBack myCallBack ; // 声明函数指针变量
myCallBack = A; // 得到了函数A的地址

  B函数一般会写为 B(CallBack lpCall,char * P,........); // 此处省略了p后的参数形式 。

  所以回调机制可解为,函数B要完成一定功能,但他自己是无法实现全部功能的。 需要借助于函数A来完成,也就是回调函数。B的实现为:

B(CallBack lpCall,char *pProvide)
{
 ........... // B 的自己实现功能语句
 lpCall(PpProvide); // 借助回调完成的功能 ,也就是A函数来处理的。
 ........... // B 的自己实现功能语句
}
// -------------- 使用例子 -------------
char *p = "hello!";
CallBack myCallBack ;
myCallBack = A ;
B(A, p);

  以上就是回调的基本应用,本文所说的变身,其实是利用传入不同的函数地址,实现调用者类与回调函数所在类的不同转换。

  1、问题描述

  CUploadFile 类完成数据上传,与相应的界面进度显示。

  主要函数Send(...) 和回调函数 GetCurState() ;

class CUploadFile : public CDialog
{
 ......
 int Send(LPCTSTR lpServerIP, LPCTSTR lpServerPort, LPCTSTR UploadFilePath) ;
 static int GetCurState(int nCurDone, int nInAll, void * pParam) ;
 ......
}
int CUploadFile ::Send(LPCTSTR lpServerIP, LPCTSTR lpServerPort, LPCTSTR UploadFilePath)
{
 ... // 导出传输数据的函数
 int ret = Upload( (LPSTR)(LPCTSTR)m_strData,
    GetCurState, // 在这个回调函数中处理界面
    this, // CUploadFile 的自身指针 ,也就是pParam 所接受的参数
    (LPSTR)(LPCTSTR)UploadFilePath,
    "",
    "",
 );
}
int CUploadFile ::GetCurState(int nCurData, int nInAll, void * pParam)
{
 .........
 UploadFile *pThis = (UploadFile *)pParam; // nCurData 当前以传出的数据量
 // nInAll 总的数据量
 // 有了pThis可以对界面进行各种操作了。
 .............
}


  但大家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,这个类把数据传送和界面显示聚和到了一起,不容易得到复用。而且在复用过程中需要改动较多的地方 。

  请大家记住现在的回调函数传入的类本身的静态成员函数。

  现在我们把数据的传送和界面的显示分离。回调则要传入的是界面处理类的静态函数。

  界面处理类 CShowGUI,数据上传类 CUploadData

class CUploadData
{
 ......
 typedef int(*SetUploadCaller)(int nCurData, int nInAll, void * pParam);
 int UploadFile(LPCTSTR lpFileNamePath,LPVOID lparam,SetUploadCaller Caller );
 // 接受外界出入的参数,主要是回调函数的地址通过参数Caller,
 int Send(LPCTSTR lpServerIP, LPCTSTR lpServerPort, LPCTSTR UploadFilePath) ;
 ...... // 注意此时不在需要GetCurState 函数了 。
}
class CShowGUI: public CDialog
{
 .......
 typedef int(*SetUploadCaller)(int nCurData, int nInAll, void * pParam);
 void SetCallBack(LPCTSTR strPath);
 static int GetCurState(int nCurData, int nInAll, void * pParam) ;
 CUploadData m_Uploa
 d ; // 数据上传类是界面显示类的一个成员变量。
 .......
}
void CShowGUI :: SetCallBack(LPCTSTR strPath)
{
 CUploadData myUploadData ;
 SetUploadCaller myCaller; // 声明一个函数指针变量
 myCaller = CurState ; // 取得界面处理函数的地址
 myUploadData .UploadFile(strPath,this,myCaller); // 界面处理类的函数传入,实现了数据传入与界面处理的分离 .
}

  通过上面的演示做到了界面与数据的分离,回调函数分别扮演了不同角色,所以随着处理问题的不同应灵活应用,但同样因为处理数据类不知道界面处理类或外部调用类的类型,而更无法灵活地处理界面的不同显示方式。这方面还希望喜欢钻研技术的朋友继续研究。

C++回调涵数问题

typedef void (*DownloadFinishCallFunc)(DownloadTask* task, void* userData);
// 这里用typedef, 是用后者来替换前者,对吧?

DownloadFinishCallFunc callFunc; //这个很奇怪,DownloadFinishCallFunc明明是一个涵数指针.怎么这样定义呢
DownloadTask* curTask;
void* callFuncData;


SetFinishCallBack( DownloadManage::DownloadFinishedCallback, this );

void DownloadManage::DownloadFinishedCallback(DownloadThread::DownloadTask* task, void * data )
{
..............

}


void DownloadThread::SetFinishCallBack(DownloadFinishCallFunc func, void* userData)
{
callFunc = func;
callFuncData = userData;
}



当执行到这语句:
dlobject.m_dlThread->SetFinishCallBack( DownloadManage::DownloadFinishedCallback, this );

请问执行到这句之后会怎么调用.

我之前找了些资料:

void (*p) ();
void caller(void(*ptr)())
{
ptr(); /* 调用ptr指向的函数 */
}
void func();
int main()
{
p = func;
caller(p); /* 传递函数地址到调用者 */
}

C++回调函数(callback)与仿函数(functor)的异同

回调函数(callback)与仿函数(functor)很多时候从用途上来看很相似,以致于我们经常将它们相提并论。例如:

inline bool compare(int a, int b)
{
return a > b;
}

struct comparer {
bool operator()(int a, int b) const {
return a > b;
}
};

void main()
{
std::vector
<int> vec, vec2;
std::sort(vec.begin(), vec.end(), compare);
std::sort(vec2.begin(), vec2.end(), comparer());
}

仿函数(functor)之所以称为仿函数,是因为这是一种利用某些类对象支持operator()的特性,来达到模拟函数调用效果的技术。

如果这里vec, vec2这两个vector的内容一样,那么从执行结果看,使用回调函数compare与使用仿函数comparer是一样的。

那么,我们应该用回调,还是用仿函数?

很多人都说用仿函数吧,回调函数是丑陋的,代码不太象C++风格。

但其实问题的本质不是在代码风格上,仿函数与回调函数各有利弊,不能一概而论。

仿函数(functor)的优点

我的建议是,如果可以用仿函数实现,那么你应该用仿函数,而不要用回调。原因在于:

  • 仿函数可以不带痕迹地传递上下文参数。而回调技术通常使用一个额外的void*参数传递。这也是多数人认为回调技术丑陋的原因。
  • 更好的性能。

仿 函数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,这点直观来讲比较难以理解。你可能说,回调函数申明为inline了,怎么会性能比仿函数差?我们这里来分析下。我们假设某 个函数func(例如上面的std::sort)调用中传递了一个回调函数(如上面的compare),那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

  • func是内联函数,并且比较简单,func调用最终被展开了,那么其中对回调函数的调用也成为一普通函数调用(而不是通过函数指针的间接调用),并且如果这个回调函数如果简单,那么也可能同时被展开。在这种情形下,回调函数与仿函数性能相同。
  • func 是非内联函数,或者比较复杂而无法展开(例如上面的std::sort,我们知道它是快速排序,函数因为存在递归而无法展开)。此时回调函数作为一个函数 指针传入,其代码亦无法展开。而仿函数则不同。虽然func本身复杂不能展开,但是func函数中对仿函数的调用是编译器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并进行 inline展开的。因此在这种情形下,仿函数比之于回调函数,有着更好的性能。并且,这种性能优势有时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优势(对于std::sort就 是如此,因为元素比较的次数非常巨大,是否可以进行内联展开导致了一种雪崩效应)。

仿函数(functor)不能做的?

话又说回来了,仿函数并不能完全取代回调函数所有的应用场合。例如,我在std::AutoFreeAlloc中使用了回调函数,而不是仿函数,这是因为AutoFreeAlloc要容纳异质的析构函数,而不是只支持某一种类的析构。这和模板(template)不能处理在同一个容器中支持异质类型,是一个道理。